钢架起吊、安装,预制混凝土板起吊、安装……不到一年时间,柳州市莲花城保障性住房项目期3栋住宅楼拔地而起,完成主体施工。
这个广西首个高层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项目、首个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,由本土建筑企业广西建工五建自主建设,其标志广西已逐步具备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自主设计、生产、施工能力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为了探索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,广西五建加强科技研发,在国内首创“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”等六大研发成果;主编的《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规程》等广西地方标准,打破了广西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局面。
“为了保证该项目和未来所需的部品部件,我们还对原有钢结构生产基地进行了改造升级,并筹备建设了‘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’。”广西五建董事长黄鼎龙介绍,“作为区内第一个‘吃螃蟹’的企业,我们做好了打硬仗和持久战的准备。”
建筑业高质量发展,施工管理也相当重要。针对不同区域、项目之间质量管理、标准存在差异等问题,中天八建研究了一套“集中加工、专业流水、穿插施工”施工管理模式。
在南宁万科城项目,笔者发现,不同于大多工地的熙熙攘攘和杂乱无章,该工地显得较为冷清但秩序井然。“我们的砌体、水电材料、预制构件都采用专人专岗集中加工,优化了人员分配,既节约人工又可降低材料损耗,实现文明施工.”中天八建副总经理潘晓华指着不远处的材料加工棚说。
加工好的材料都已经定量分配好,整齐地摆放在道路两旁,等待着运送上楼进行拼装施工,“专业流水”使每个工序的施工都更加精准。
潘晓华告诉笔者,通过在主体施工中插入二次结构和装修施工,一栋楼里可以实现上半部还在主体施工,中部进入初装修,下半部甚至已经完成精装修的效果,42层的楼在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工期至少缩短了6-7个月。
“集、流、插”模式,让中天八建的项目都实现“工地美、安装准、速度快、成本低、质量高”的效果,赢得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认可,也收获了大量稳定的合作伙伴。
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像无形的指挥棒,不仅可以为公司发展指明方向,还可以吸引人才,营造良好工作氛围,增强员工凝聚力。
2017年,广西五建承接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遇到50年一遇的“天鸽”和“帕卡”两场强台风,使原本就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雪上加霜,任何环节落后,都会耽误工程进度。
“很多人都说,这么艰难的情况,可能没法如期完工了。”项目总指挥广西五建副总经理何显文说,“为了保质按时完成履约,我们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迅速制定劳动竞赛、多个施工段流水作业、交叉作业等措施,每个员工都像颗齿轮般飞快地运转着。”
经过1000多个昼夜的奋战,工程终于拔地而起,绽放于海滨之上。在这场与全国顶尖施工企业的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同台竞技中,从被质疑到顺利完工,广西五建用行动赢得了业主和同行认可和尊重,向全国证明了“广西实力”。
在建筑工地,假期总有“小候鸟”从各地来看望爸妈,但却无人看管,容易发生安全事故,让其父母担心,也让项目管理人员倍感头痛。
为解决这个问题,广西一建支持有条件的项目将职工书屋作为工人子弟活动室,充实一些儿童读物,使“小候鸟们”可以看书、嬉戏。同时安排一名资料员,既当老师又当“安全员”,照顾“小候鸟”们休息、娱乐、出行。
项目部还时常组织“留守儿童”亲情大团聚活动,使这些探亲的小家伙与父母在食堂吃上团聚饺子,加深感情。
广西一建党委副书记刘中意说:“以后我们还计划在项目开办‘小候鸟’暑期辅导班,既可以让他们安全健康的度过假期,又能解决了工人兄弟们的后顾之忧,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。”
此外,广西一建还形成了春送岗位、夏送清凉、秋送助学、冬送温暖的“四季歌”文化,使职工实现安居乐业。每年春天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;夏天拨款10多万购买饮料、风扇、药品等送到工人手上;秋天对考上大学的工人子弟进行助学……
“虽然家乡很远,但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们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来自山东菏泽的员工余宏超自豪的说,“我们都愿意为一建的发展和自己的幸福努力奋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