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卦花边]秋高气爽,在一个古老的中国驿站中,有一群古老的法国小车在其中游荡,时光穿梭?不,这是真的,不过这两种事物的结合多少会让人惊讶。这就是法国雪铁龙的经典车型2CV的中国之旅!此次老爷车队伍中大多数都是法国雪铁龙旗下最经典的经济小车——雪铁龙 2CV。
这次旅行是由31辆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雪铁龙2CV车型组成的的车队,为了纪念雪铁龙公司成立90周年而举行的庆祝活动。
这也许是最低调也最有意义的“自驾游”了,一群年长的法国人驾驶自己年轻时购买的第一辆汽车走遍全世界,最终停在了一个已经废弃的驿站中。这里没有美景、没有大佬、没有高性能汽车,但是这老城、老人和老车的组合会隐隐地给你一种震撼,可能这就是常说的历史感吧。
此次当场的*****2CV全部是私人购买使用的,驾驶它们的也都是原车主,所以保养情况都很好,虽然很多车主进行了个性的改装,但这些2CV的大多数零件都是原厂的,很原汁原味。
上图中的多数车都在世界各地留下过辙印,其中左边这辆米黄色的箱型车更是穿越过非洲大陆,而如今停在中国的古驿站前。
本次活动的车队领队介绍说,他们旅行的意义和精髓其实就是雪铁龙精神,就是一种不畏艰难,传承经典的精神,不管是车还是人,只要还活着,就要继续走下去。
当然了,这样“走”其实并不容易,只有经过了全部过程的人才会体会得到其中的辛酸,靠着塞满后备箱的行李和地图,还有变化多端的路况,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在太多太多,这对于一个驾驶着50岁汽车的60岁老人来说,只有一种精神可以支撑他这要做到底。
编辑驾驶的大C4毕加索静静地停在鸡鸣驿的城楼前和50年前的2CV,勾勒出了一种很别致的画面,毕竟这完全是三个年代的产物。一个是建筑于800年前的,帮助传递信息和邮件大型驿站,一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兴的产物,一个是当今个性时尚的豪华MPV,这样的结合给人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,仿佛把历史长轴上三个位置的画面又合成在了一个平面上。
雪铁龙2CV车型与性能、精致、多功能等词汇基本无关,最大的优点就是皮实耐用,这从至今还有很多2CV可以在路上正常行驶就可以看出来。2CV的内饰简单的只剩下在行驶中能用到的功能,方向盘、换挡杆、灯光和雨刷等控制系统,至于其他的“配置”,就全凭车主自行发挥了。此次到场的2CV车型基本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改装,也很好地展示了不同人的个性。
2CV配备的是排量为602cc的空气冷却发动机,为2汽缸水平对置设计,顶置式气门。有29马力,最高车速可以达到120公里,这个也是我在回来的路上亲眼见证的。
“2CV”名称是“Deux Chevaux Vehicle”的缩写,意思是指两匹马拉的车。这辆车车重只有560公斤,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挂设计,可有效地减少车身前后的颠簸,对乘坐的舒适性有良好的作用。编辑在采访中试坐了一辆2CV确实比想象中的要舒服的多。
我本以为这些年迈的小车不会想他们年轻的时候那样奔跑,所以在询问它们的车主时得知它还可以以120公里/小时的速度行驶后我也产生了质疑。不过,再回来的路上我的质疑就被打破了,我眼看着我们驾驶的大C4毕加索加速到120才缓缓地超过了一辆2CV……不过由于驾驶中比较危险,所以我只拍到了一个时速在98公里/小时的一个照片,很可惜。
在当年,雪铁龙总经理皮埃尔博兰格尔(Pierre Boulanger 1886—1950年)对这款车做出这样的设想:这款车必须符合能够带一个人,这个人戴着一个大礼帽,和一篮子装得满满的鸡蛋,在穿过一片田地时不能打翻其易碎的货物。它必须提供良好的头部活动空间、悬挂系统出色,还要舒适,而且这个真正的小汽车从制造到维护应该不贵。这款简单的、几何外形的汽车还应采用最节省的材料,并易于组装。这样,2CV诞生了。
1939年9月1日,2CV开始了试生产,首批生产了250辆。只比大众的甲壳虫晚了一年。然而由于战争的爆发,2CV的生产中断了。直到1948年,二战结束3年后,生产才恢复。
至今,2CV已经问世61年了,在六十年前1948年的巴黎车展上,2CV首度亮相,其夸张的造型,完美的设计,多重的用途引起了巨大轰动,并立刻成为雪铁龙的外销尖兵。到1990年停产时,2CV总销量已经超过了500万辆。并与大众“甲壳虫”、英国的“mini”,并称世界最著名的三大微型车。
物资的匮乏和低成本的定位,让雪铁龙的设计师尽可能地简化车身,减少材料消耗,并使车身材料物尽其用。最后生产出的2CV车重只有560公斤,车顶的布蓬还可以后卷,颇有敞篷车的风味。此外车头灯的高低角度可以调整,座椅也可以拆下。轻质的吊床式座椅可以挪开以提供更多的空间放东西,可收缩的帆布车顶使得汽车可以装载长的或大型物件。2CV以其独特的手法所创造出来的宽敞乘车空间,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佳作。公海赌赌船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