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站”,这个今天常用的名词,竟然是汉字中的外来词。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蒙古语“”,用汉字写来即是“站赤”,意为途中停留之处。最早,站字作为名词只用于驿站,后逐渐用于更多的领域,随着工业文明进入中国,在交通领域就有了“车站”。
而车站又分为道路客运站与火车站。火车站的历史,我们再熟悉不过,随着中国第一条铁路—唐胥铁路(唐山-胥各庄)的修建,中国第一座火车站—唐山站也随之诞生。然而,中国第一座道路汽车客运站,又是哪一座呢?
恐怕您很难想得到,中国第一座道路客运站是1910年在青岛馆陶路修建的。由于当时的青岛,被德国控制,出于德国殖民者的需要,轿车被引进了青岛。
1907年,德国驻青岛的胶澳总督的一道命令,无意间使青岛成为了中国道路客运的发祥地,中国的现代道路运输篇章,也就此被掀开。
这道命令是这样的:自1907年6月27日起,德国驻青岛的费·理查德商号开通了一条客运线路,中央饭店---墨兰堡房,每周三、六下午1点在中央饭店旁上车,每周四、日下午5点在墨兰堡房停车场上车,德国政府工作人员乘车费用为2元墨西哥银币。
有起始站、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有终点站、有发车时间、有乘车地点、有乘车费用,道路客运的雏形基本都有了。1910年,随着德国人在青岛城建工作扩大,这条道路客运线的建设也逐步完善。费·理查德商号又开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客运线路,并对现有的两条线路做了规范:
考虑到中央饭店上车的人主要住在馆陶路等街道,上车地点延伸到了馆陶路,因此,馆陶路站逐渐成为了青岛道路客运始发站,也是中国首个道路客运站。
起初的馆陶路站并无标志,只树立一个牌子作为候车地点标记,后来,随着客运线路的增加和乘车人数的增加,车站建起了候车亭,附近也开始出现了,货摊、饭铺等服务设施。
随着青岛的解放,交通运输也迎来了新生,1949年馆陶路站正式由一个短途公交站被改革为长途客运站,虽条件简陋,但50年代的馆陶路客运站的客运线路已经可以发往山东全省了。发展至今,青岛馆陶路汽车站仍在为大众提供客运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