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日刚宣布的沃尔玛和京东战略合作协议上,首要被提及的战略就是“京东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,包括“1号店”的品牌、网站、APP。沃尔玛将继续经营1号店自营业务,并入驻1号商城。”一号店在这场交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?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,一号店难逃雪藏命运,但目前对京东仍有利用价值,会被榨干最后一滴血。
目前,1号店一年营收100亿不到,假设亏损率10%,一年就亏掉了10亿。不只是业务亏损,业务规模还在萎缩,准确说是断崖式下跌,在市场上越来越被边缘化。从规模上也完全无法满足沃尔玛中国的战略诉求,甚至整体拖累了沃尔玛在中国业绩。
事实上,一号店核心管理团队很早就离开了1号店,准确地说,于刚和刘俊岭离开前就没什么骨干了。财聚人散,圈内八卦的消息是,从1号店创立到被打包处理,除了于刚和刘俊岭赚了钱,跟着的兄弟没有一个发财的,即便是从零开始跟随创业,最后做到了CXO级别的。
显然,缺少核心骨干的1号店已没了凝聚力,外聘的职业经理人,无力扭转困局,沃尔玛当然得甩包袱。再不甩,资产价值就要归零了!
此前,京东做过大量投资并购,目前为止,还无成功整合案例。2010年3月,收购韩国SK集团旗下电子商务网站千寻网(qianxun),2011年5月重启千寻网,上线运营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2012年1月 “迷你挑”被京东正式收购,运营一年后,因交易纠纷就没有然后了。
再然后是2014年1月完成对今夜特价酒店的收购,创始人邓天卓和任鑫加入京东,酒店业务也不了了之了。邓天卓还在京东到家管战略,任鑫Mars离开京东自己创办了get融资数千万。
再再然后是2014年腾讯战略入股京东,京东合并了腾讯电商的QQ网购、拍拍网和易迅网。前面两个网站就算是关闭了,易迅网算是基本冷藏了。
那么,1号店会怎样?冷不冷藏是一回事,估计京东自己也未必有信心运营两个独立品牌。并购时,东哥还微信咨询了好友京东无线事业部的老大徐雷,接下来如何接管1号店的用户和品牌?当然,公司机密,徐雷啥都没有说。有内部消息,徐雷这两周就重返掌管京东市场部替代熊青云,回到2007年开始他一手搭建的部门。收购1号店不是京东的核心诉求,但绝不等于说白白浪费1号店千万公海赌赌船官网活跃用户和在华东地区的口碑影响力。
品类上,1号店只是京东的一个子集,完全重叠,但根据1号店的数据,大部分用户和京东并不重叠。1号店的活跃用户规模,用户质量(粘度)要比易迅网高一个数量级,所以,不榨尽1号店最后一滴血,京东是绝不会冷藏它的。现在让徐雷重返掌管市场部,也是要再度特别重用的节奏,或许,和这次沃尔玛战略入股,整合1号店不无关系!
去年7月,沃尔玛表示以7.6亿美元从少数股东手中收购了该公司当时未持有的1号店的49%股权。当然,15亿美金估值,已是过去时,当下的1号店千万活跃用户值多少钱?
只是注册购买用户,按照自己做营销推广成本要花20亿左右,由于这些用户粘性和忠诚度更高,可以给到30亿的市场价值,卖出去也就这个价。如果京东线号店,真的太贵了。当年易迅网作价给京东的时候,也差不多是0.3倍PS,30亿的估值。那么对京东,1号店能榨出来多少油水?能够给京东带来多少价值,或贡献多少销售额?
供应链不足,仓配物流覆盖限华东,在没人才,运营等各方面管理极度混乱情况下,1号店在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之后依然做到了年流水百亿。2015年京东的GMV是4627亿,活跃用户数是1.691亿,1号店一千多万活跃用户,按照京东的标准,1千万活跃用户可以创造的GMV是273亿到300亿左右。如果按照0.3-0.5PS算,资本价值可以做到100-150亿。
那么,接管1号店的自营业务会扩大经营亏损吗?假设此前1号店的亏损率10%,营销预算6亿,京东采取榨干策略,营销预算砍到2亿,亏损率可以收窄到6%。另外,1号店的仓配履单成本比京东高,每单差不多17-20元左右。1号店的订单以上海等城市为主,按京东的标准可以控制到12元左右,又可以减少三五个点的亏损。重叠人员大部分可编入京东,所以,还可省下行政管理成本,至少2个点。1号店在京东手里,如果不想扩大1号店的业务和用户人群,当然,是有很大可能赚钱的,至少不亏钱。
至于整合中,什么中外企业文化融合都是扯淡?1号店就没有什么沃尔玛文化,1号店自己的文化都不复存在了。往简单的说,相当于京东前端多了一个流量入口,商品后台切换给京东,仓库该关的关,人员该裁的裁,该合并的合并。京东此前已经整合了一个更复杂的ECC(腾讯电商),今天再收拾一个小一号的1号店而已。内部消息,京东CEO沈皓瑜负责牵头整合1号店,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离开京东,而此前有八卦传言沈皓瑜离职。上周五沈皓瑜去上海1号店的仓库考察了,估计接下来的关停整合也是很快了吧。简单的事情,不必复杂化。
摘自李成东文章:《沃尔玛甩包袱,七问京东100亿接盘1号店划算吗?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